客户服务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


不法分子套路多 电信反诈听我说

发布日期:2022-11-25 浏览次数:254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话诈骗和网络骗局呈高发态势,许多群众受骗后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尽管反诈骗宣传一直是国家重视的民生领域,但从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来看,此类诈骗活动在我们身边仍时有发生。在此提醒主动了解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防范要点,切实提高防范意识,避免电信网络诈骗。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一、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一)电话、短信诈骗

冒充公安人员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联系受害人,以受害人信息被盗用等涉嫌犯罪行为为由,要求将其往指定账户汇款接受调查。

社保、医保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社保、医保卡被他人使用并且涉嫌犯罪,随后假扮司法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核查为由,引导受害人向所谓的指定账户汇款自证清白。

电话欠费诈骗:诈骗人员谎称在受害人使用的电信运营企业工作,在电话里直接播放电脑语音,提醒其电话欠费过多事主号码可能因此注销,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到指定账户保留号码。

贷款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联系受害人,称其可提供安全可靠的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这类诈骗在学校时有发生,一旦事主相信,不法分子将会以优先支付保证金等理由实施诈骗。

招聘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电话发布广告,称其可为受害人提供一份门槛低的高薪工作。一旦事主上钩,即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面试,并以培训等事由收取相关费用。

(二)网络诈骗

社交软件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病毒盗取受害者社交帐号,获取其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后冒充号主对其亲朋好友以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资金等事由实施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不法分子开设虚假网络店铺,表面上与一般店铺无异,实际后台并无所展示货物。等受害人下单便谎称系统或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通过指定网站提供订单及个人信息,一旦受害人填写好上述信息后,罪犯便会将其资金转移。

伪基站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向大范围群众发送银行卡或移动商城中奖信息,受害人见信息署名为公信力较强的企业便放松警惕点开所附链接,随后手机会被准备好的虚假网站植入病毒从而泄露个人信息。

爱心传递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在社交媒体发布以寻亲等为主题的帖子,许多善良的网友纷纷转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诈骗分子宣传,一旦受害者通过帖子中指定的联系方式联络不法分子,等待他们的多是电话诈骗。

扫码诈骗:随着二维码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发布扫码领奖的活动引导事主扫描,而跳转网页往往是不法分子提前准备好的虚假钓鱼网站,一旦受害者进入网站,个人信息也随之被盗取。

二、诈骗案例警示

为进一步提高识诈防骗意识,介绍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进行针对性防骗提示。

案例一

马女士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一男性网友小王。对方在某交友网站得知马女士单身后,对马女士展开追求并诱导其下载了他提供网络链接中的某投资类APP。初期,马女士在APP中花费1000元购买“投资产品”,净赚20%。随后,在高额利润吸引及“有内幕消息”的谎言哄骗下,马女士在10天内陆续向该平台转账总额达20万人民币。直至发现小王有多个社交软件账号并多次以牙痛等理由拒绝视频通话,马女士才逐渐感觉被骗。她立即通过该APP平台申请提现资金,但为时已晚。

案件警示:初次结识的网恋对象、陌生网友推荐你网上购买理财、投资虚拟货币、网购博彩的都是骗子!始于网恋、终于诈骗,陌生人诱导你投资低风险、高回报理财的都是诈骗!

案例二

李奶奶今年75岁,常年独居,她接到自称中国警方的电话,被告知其涉嫌在境外犯罪,需要把名下所有存款转至警方指定账户进行安全验证,来电者还称将通报国外警方进行执法。几日后,数位自称警方的人来到李奶奶的住所进行“办案”,现场指导李奶奶把约40万元积蓄转至所谓安全账户。直到在邻居提醒下,李奶奶才发觉遭遇电信诈骗,此时已无法联系到所谓“警方”,前往收款银行时被告知该款项早已被犯罪分子跨境转出。

案件警示:不法分子经常编造受害者涉嫌犯罪的谎言,对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请谨记,遵纪守法,不轻信任何从未有任何涉入的“案件”。对于电话中任何人声称“官方背景”抱持怀疑态度,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明,无论对方以任何理由施加压力,不要相信通过电话声称进行调查、拘捕的说法,更不要因此乱了方寸,迫于压力而匆忙决定汇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话诈骗和网络骗局呈高发态势,许多群众受骗后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尽管反诈骗宣传一直是国家重视的民生领域,但从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来看,此类诈骗活动在我们身边仍时有发生。在此提醒主动了解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防范要点,切实提高防范意识,避免电信网络诈骗。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一、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一)电话、短信诈骗

冒充公安人员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联系受害人,以受害人信息被盗用等涉嫌犯罪行为为由,要求将其往指定账户汇款接受调查。

社保、医保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工作人员,称受害人社保、医保卡被他人使用并且涉嫌犯罪,随后假扮司法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核查为由,引导受害人向所谓的指定账户汇款自证清白。

电话欠费诈骗:诈骗人员谎称在受害人使用的电信运营企业工作,在电话里直接播放电脑语音,提醒其电话欠费过多事主号码可能因此注销,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到指定账户保留号码。

贷款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手机联系受害人,称其可提供安全可靠的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这类诈骗在学校时有发生,一旦事主相信,不法分子将会以优先支付保证金等理由实施诈骗。

招聘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短信、电话发布广告,称其可为受害人提供一份门槛低的高薪工作。一旦事主上钩,即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面试,并以培训等事由收取相关费用。

(二)网络诈骗

社交软件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病毒盗取受害者社交帐号,获取其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后冒充号主对其亲朋好友以遇到突发事件,需要资金等事由实施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不法分子开设虚假网络店铺,表面上与一般店铺无异,实际后台并无所展示货物。等受害人下单便谎称系统或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通过指定网站提供订单及个人信息,一旦受害人填写好上述信息后,罪犯便会将其资金转移。

伪基站诈骗: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向大范围群众发送银行卡或移动商城中奖信息,受害人见信息署名为公信力较强的企业便放松警惕点开所附链接,随后手机会被准备好的虚假网站植入病毒从而泄露个人信息。

爱心传递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在社交媒体发布以寻亲等为主题的帖子,许多善良的网友纷纷转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诈骗分子宣传,一旦受害者通过帖子中指定的联系方式联络不法分子,等待他们的多是电话诈骗。

扫码诈骗:随着二维码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发布扫码领奖的活动引导事主扫描,而跳转网页往往是不法分子提前准备好的虚假钓鱼网站,一旦受害者进入网站,个人信息也随之被盗取。

二、诈骗案例警示

为进一步提高识诈防骗意识,介绍两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进行针对性防骗提示。

案例一

马女士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一男性网友小王。对方在某交友网站得知马女士单身后,对马女士展开追求并诱导其下载了他提供网络链接中的某投资类APP。初期,马女士在APP中花费1000元购买“投资产品”,净赚20%。随后,在高额利润吸引及“有内幕消息”的谎言哄骗下,马女士在10天内陆续向该平台转账总额达20万人民币。直至发现小王有多个社交软件账号并多次以牙痛等理由拒绝视频通话,马女士才逐渐感觉被骗。她立即通过该APP平台申请提现资金,但为时已晚。

案件警示:初次结识的网恋对象、陌生网友推荐你网上购买理财、投资虚拟货币、网购博彩的都是骗子!始于网恋、终于诈骗,陌生人诱导你投资低风险、高回报理财的都是诈骗!

案例二

李奶奶今年75岁,常年独居,她接到自称中国警方的电话,被告知其涉嫌在境外犯罪,需要把名下所有存款转至警方指定账户进行安全验证,来电者还称将通报国外警方进行执法。几日后,数位自称警方的人来到李奶奶的住所进行“办案”,现场指导李奶奶把约40万元积蓄转至所谓安全账户。直到在邻居提醒下,李奶奶才发觉遭遇电信诈骗,此时已无法联系到所谓“警方”,前往收款银行时被告知该款项早已被犯罪分子跨境转出。

案件警示:不法分子经常编造受害者涉嫌犯罪的谎言,对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请谨记,遵纪守法,不轻信任何从未有任何涉入的“案件”。对于电话中任何人声称“官方背景”抱持怀疑态度,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明,无论对方以任何理由施加压力,不要相信通过电话声称进行调查、拘捕的说法,更不要因此乱了方寸,迫于压力而匆忙决定汇款。